這幾年,為了強化農民工實名制管理,同時作為工地安全管理的一部分,很多工地都安裝了人行閘機,理論上是要求進入施工現場的人都要通過刷卡、刷身份證或者指紋、面部等識別方式驗證通過后才能通過。但是仔細觀察,發(fā)現基本是個擺設而已,正常情況下無人使用,甚至閘機都保持了常開狀態(tài),主要原因有哪些?
這幾年,智慧工地的發(fā)展如火如荼,至于題目提到的問題,從四個最基本層面探討下。
01
人性角度
建筑工人實名制是國務院、住建部及各級政府機構倡導的方向,目前落地上來看,基本也就實現從采集身份證信息和人行門禁系統(tǒng)。單說人行門禁系統(tǒng),無論政府層面怎么主導,業(yè)主及總承包企業(yè)怎么解釋,但從工人角度,首先就是個考勤方式。
先單不論這種考勤數據到底有什么作用,對工人是利還是弊,但就基于在寫字樓上班的白領來說,公司無論采取指紋打卡、或者釘釘考勤,從被要求使用者的視角一定是被排斥的。這也就是釘釘在頭條屢屢被罵的原因。
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今天把這種考勤移植到農民工身上,毋庸置疑,更難執(zhí)行。
02
利益角度
這幾年央企國企基本壟斷了“基建狂魔”的基建項目利益鏈頂端,絕大多數民營企業(yè)基本只能接分包來干,利潤空間壓縮得基本沒有甚至合同價根本就低于市場成本。分包及下游單位的利潤主要從變更、簽證中來,現在如果總包單位都清楚的知道了每天項目現場的工人數,萬一哪天把這個和結算工程量綁定了,還怎么玩?
所以下游分包單位,毋庸置疑,抵觸、不配合、反對!??!筆者觀察過很多工地閘機,或多或少都是有損壞的,除了正常損耗之外,很多項目都存在惡意破壞。工人老板都不想讓用,工人為什么要配合用?就算工人想用還擔心哪天被老板掃地出門。
另外,工人工資層層下發(fā)模式不打破,工人工資不是由業(yè)主或總承包發(fā)放的,用了這個對工人到底有什么好處其實也是模糊的,工人也很難有自主配合的動力。
03
易用角度
現在所有的工地閘機方案都是耍流氓,直接將適用于寫字樓等其他場景的移植到工地上,識別方式都是一對一的,無論識別技術包含IC卡、身份證、指紋、面部、虹膜(筆者還未見過有工地使用的)等,基本在項目現場都未考慮工地場景。如工人指紋磨損、面部可能污損、工人到點數百人集中下班(因為要到食堂搶飯、工地工作不像辦公室事情沒做完加會班不然思路斷了)、工人手推車進出、渣土材料貨車進出等。
同時,對于半封閉甚至完全不能封閉的線性項目,實名制就無需執(zhí)行?
04
執(zhí)行角度
高流動性、根本不認識是實名制及考勤管理的最大障礙。每天人員都有進出,總承包根本不知情,怎么控制流動性?需要多高的管理成本?怎么保證今天到的工人是已經完成實名符合入場施工條件的?臨時工人又該怎么管理?
往往項目管理人員到辦公室的時候工人都已經在工地干活了,管理人員下班的時候工人還繼續(xù)在現場施工?目前的實名基本采用身份證識別儀,需要管理人員搜集身份證,然后辦卡或者工人到指定辦公室由管理人員采集工人面部,這些過程如何能落地。
綜上所述,低使用率筆者認為是必然的結果,當前簡單移植過來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并不適合于工地,最多成為應付檢查、標榜智慧的道具。智慧工地及工人管理的真正落地,筆者認為需要從幾方面徹底改變:
1、做好教育及宣傳,切實讓工人逐步理解、接收并參與
2、形成全員參與的解決方案,讓工人也參與到管理過程中來,不單純作為一個數據源;
3、研發(fā)適合于工地現場更能讓人接收的硬件解決措施
4、厘清利益關系,有配套的管理制度與獎罰措施。